欢迎来到找展网!

展会信息_浅析会展等级评定的有效途径及结果应用

2022-08-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展览主要由政府主办,主要展示国家工农业发展水平的成果,以及促进流通和扩大生产的主要商品交易会。随着改革开放,为了促进技术的引进,通过进口替代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水平,同时,为了开放中国市场,各种以国际命名的展览,推动了中国主要城市会展业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变革,中国的展览形式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平面展览、实物展览到声光电屏幕辅以特效,再到智能互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多功能展示效果,区块链现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此外,随着国内展览市场的发展和成熟,展览的主题、运营规模、营销模式和服务管理往往与产业发展水平、技术推广应用和民生紧密融合。

 

展会新业态的发展,展会产业链的形成,国际运营模式的介入,会展业协会自治组织的发展壮大,增强了会员的服务功能,行业对展会评估的需求呼之欲出。

 

浅析会展等级评定的有效途径及结果应用

 

一、现阶段专业展览评级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推荐标准对专业展会定义的语义解释比较模糊,不适合展会的新业态。

 

在SB/T 10358-2012的术语解释中关于“专业性展览会”的定义为:“在固定和规定的地点、规定的日期和期限内,由主办者组织,若干参展商参与的通过展示促进产品、服务的推广和信息、技术交流的社会活动”。其中“固定”和“规定”前置词具有不确定性,违背了展会市场化的规律。二是由谁规定地点和时间?语义不详,在整个标准文本中没有对应解释,更无出处。三是“主办者”唯一,不符实际。

 

目前,在中国举办专业展览的方式有很多种。一是由政府赞助;二是由政府推动,即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第三,完全市场化。这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基于展览资金的来源渠道,但不会改变专业展览的性质。第二类展览的主办单位大多是注册的,或者只负责邀请重要嘉宾。主办单位主要负责展会的招聘、投资和运营服务。

 

为了自身发展壮大,满足国内各省配套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的共性,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举办类似主题展已成为一种趋势。这也是国际展览成熟发展的趋势。如德国MEDICA在日本东京举京举行。从发展的角度和市场发展的规律来看,不同省份类似主题的展会是合并或联合举办的,不排除其衍生的可能性,也不排除在疫情正常化时搬迁或拆分展会的可能性。

 

所以,专业展览的定义不能具有地点的排他性。同时,要与时俱进,符合商业发展的灵活性、流动性、联动性等现实。

 

2、专业展览的发展现状与当前的评价标准相对应,限制了展览等级评价的引导作用。

 

目前,展览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其水平也是城市发展的风向标。因此,建设展览经济已成为地方政府中心工作的主要起点之一。围绕现代产业布局,吸引投资和智慧,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政府和市场两轮驱动,通过“一市一展”“一展一会”促进地方专业展览在规模效应和市场效应中发挥了极其独特的作用。

 

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受到外部作用的影响,有两个优点和缺点。目前,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一些国字头品牌展会在中国展会的发展中脱颖而出;在地方政府相应政策的推动下,一些项目在落地后成为了领头羊。然而,中国展会的市场化发展正处于产业自治、自律和自我发展的不成熟时期。如果没有外部力量,很难一举成功举办规模以上的专业展会,培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政府与市场不对称博弈、地方主义色彩浓厚、竞争无序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纵向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区域合作与共同发展存在诸多障碍。

 

目前,由于会员企业的要求,一些地方会展行业协会积极开展展会评级工作。其主要依据是SB/T10385-2012,为了结合当地的实际,有的在此基础上降低了标准,将展览等级限制在AAA等级以下;有的修改了标准,将等级划分为A、B、C、D、E。有的还按标准实施评价;有的按照政府制定的内部规则进行评价。

 

首先,SB/T 10358-2012年发布至今已有10年,其文本内容和标准设置与当前会展发展业态不相适应,严重脱离现实。会展业普遍反映其标准仅限于会展区域和规模,失去了标准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其次,如前所述,规模以上及品牌展会多是由政府主办的,因此从标准上,以及协会会员制的市场化管理方面,限制了此类展会的等级评定。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无需参加等级评定。那么,政府主导的展会,其运作的规范性,以及展会运营服务保障及现代领先科技手段的运用等“软实力”都不能有效地传导到社会。

 

再者,会展行业随着会展业态的发展,其产业链已覆盖诸多门类,除了馆场、展会组织者、搭建传统门类外,还包括相关材料生产、物流仓储、交通运输、媒体广告、文创旅游、餐饮、环保以及网络和信息技术等。为推进各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国家及各行业制定的诸多标准,对于一个展览会整个参与方而言,在标准适用方面,有本行业的独特标准,也有跨行业的通用标准,其适用集合的大小决定了展会举办的水平。这方面恰恰是SB/T 10358-2012所不足之处。

 

3、标准应用的不确定性、不规范性,导致展会评估的结果失准失效。

 

首先,应明确展会等级评定的性质。它究竟本身就是一个标准制定的过程,然后按其标准对评估对象进行优良取舍;还是一个对评估对象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所应完备及适用的标准的集合,进行客观判定或认定的过程。当然,仅仅作客观判定是不够的,还应根据会展业的特殊性,其发展的趋势,在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完善管理服务等治理体系,提高展会效果方面强化评估的导向作用。

 

其次,应理清展会等级评定,究竟是对展会项目的评定,还是对整个展会效果的评估。

 

由于业界对展会评定工作的性质及标准的适用性存在诸多分歧,导致各地对展会评估存在偏差。有的展会因受标准的某个限制,比如落地届数不满足条件,虽然已具规模,但因达不到评定的期望值,而失去申请等级评定的积极性。有的认为评估只是针对主办单位的,因此馆场和搭建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在主办单位申请过程中配合失调,申请材料缺乏完整性。再如前述,政府主办的展会游离于专业性展会等级评定范畴之外,是展会资源的最大浪费。

 

一般对展会效果的评估,尤其是专业性展会,除了专业观众和举办活动等因素外,最重要的是展会期间的成交结果。它关系到展会的延续性,参展商续展的积极性。这正是SB/T 10358-2012所忽略的。

 

二、展会等级评定的有效途径

 

1、统一认识,明确展会等级评定工作的性质。

 

为突出展览会在城市经济、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驱动和社会、经济效应;为强化专业展览会运营管理的规范和效能,促进展会更加契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特色和民生需求,促进会展行业产业链联动互动,真实体现会展整体行业的发展水平;为示范带动专业展览会向绿色、数字、智慧、可持续的更高水平发展,推动会展业相关企业在创新型、环保型、节能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国家战略方面积极主动作为,应是展会等级评定的目的所在。

 

因此,展会评定工作应建立在理性和前瞻性的基础上。不可为评而评,只顾及现状,不面对未来,而人为降低和缩减标准集合的适用。相反,过度地参照或适用标准,或将指标定得过高,其效果也适得其反。

 

2、建立科学完整的标准集合及适用体系。

 

加快修订SB/T 10358-2012的标准文本,并按照展览会的行业特色,展览会管理服务进程,补充完善现代会展业态所应具的标准。按照有关数字经济,“双碳”目标等国家发展战略,增加短期内可预期达到的标准。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增加展会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的有关标准。

 

将《展览场馆安全管理基本要求》(GB/T 41130-2021)和《绿色展台评价指标》(GB/T 4129-2021)等与展会组织、运营、服务管理的标准,综合全国专业性展会的水平,按照阶段性发展要求,构建新的、对各地统一适用的展会评估标准总体框架。各地在评估工作中结合本地实际及展会发展的现状,只需适当调整参数。各地不必另起炉灶,另搞一套标准,只需制定相应的评定实施细则即可。

 

对专业性展览会的定义建议应为:由展会组织者利用特定的场所,按一定的周期,以连续的方式,组织特定产品、技术、研发、服务提供商,通过线上或线下展览展示途径集中或集合开展产品推介、市场推广、商业营销、技术合作与交流,以及产品形象和企业文化传播的公共关系活动。

 

同理,专业观众的定义则为:参观专业性展览会的意向采购、技术合作、知识产权交易、集合竞标、服务承揽等潜在客户,以及产品的用户。

 

在此定义基础上开展的展会等级评定工作,可以调动展会参与各方的积极性。评定结果所有展会参与方共享,进而带动产业链整体水平的发展。

 

3、充分发挥标准化与数字化两融的工具性作用

 

首先,国家主办的专业性展会在创制、规制,尤其是数字化和标准化两融合方面的导向性作用发挥非常重要。无论其内涵还是外延都应是市场化展览会的典范,应积极推而广之,或转为市场化的有效资源。

 

其次,数字产业不仅是现代及未来展会的主打,是展会的主体之一,同时,数字产品的应用推广及市场化,更是现代展会运营及达到预期效果的手段。

 

因此,标准化要体现展会数字化的呈现内容;数字化要为实现标准化提供先进的手段。如人脸识别、流量预警、馆场热力图分析、潜在客户分析应用,以及线上展会的物理技术支撑。

 

三、等级评定结果的广泛应用

 

从展览等级评定的性质来看,结果主要在于确定展览的实际水平。当然,作为一个被评为一定级别的展览组织者、展厅和建筑参与者,他们希望通过评级来提高自己在行业、商业和社会上的知名度。

 

因此,除了被评估企业通过广告效应积极宣传外,行业协会还应主动将评估结果作为其成员企业相关评估和表彰活动的依据之一。根据市场规律,企业可以将评级资质作为商业信用调查的证明材料,作为投标项目中相应资质的证明材料。在项目支持等政策方面,业务主管部门也要适当倾斜。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充分扩大展览等级评定的效果,充分调动展览组织者,参与者努力创新,努力追赶世界顶级展览。

 

上述就是找展网关于“展会信息_浅析会展等级评定的有效途径及结果应用”的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展会信息、展会排期、会展中心等展会信息和展会排期,可以收藏并关注我们。

凡本网注明“来源:找展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找展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联系方式:020-89816057;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